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卤地菊中对映贝壳杉型二萜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

论文摘要

目的:对卤地菊中对映贝壳杉型二萜成分进行结构修饰,并对修饰后的衍生物进行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以期发现活性高、毒副作用小的先导化合物。方法:(1)选择含量高的对映-贝壳杉-16-烯-19-酸(W1)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向分子中引入α-环外亚甲基环戊酮基团,对C-4位羧基引入酰胺基团。(2)分别用MTT和SRB法检测15-羰基-对映-贝壳杉-16-烯-19-丁酰胺化合物(W1-6)对2株白血病细胞和6株贴壁生长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作用;选择结肠癌SW480细胞,用吖啶橙染色观察药物作用后的细胞形态;分别用PI单染法和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W1-6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W1-6对细胞内Bc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3)应用小鼠移植瘤U14模型,观察W1-6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1)W1结构改造后,合成了具有α-亚甲基酮结构的新型对映贝壳杉二萜化合物W1-6:15-羰基-对映-贝壳杉-16-烯-19-丁酰胺。(2)体外试验结果显示,W1-6对8株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浓度依赖性抑制增殖作用,IC50值均在0.88mg·L-1以内。(3)动物试验结果显示,W1-6对U14移植瘤的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剂量为30、15、7.5mg·(kg·d)-1时,抑制率分别为35.07%、10.23%和28.62%。(4)对结肠癌SW480细胞的试验结果显示,W1-6对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作用24、48、72h的IC50分别为0.86、0.40和0.19mg·L-1。(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W480细胞经W1-6作用24h后,细胞被阻滞在S期,在浓度0、0.25、0.5、1.00mg·L-1时,S期细胞由阴性对照组的27.92%分别提高至37.92%、47.65%和52.91%。各给药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6)吖啶橙染色结果显示,经W1-6作用后的SW480细胞数目减少,可见绿色碎片颗粒,核染色质浓缩,并形成凋亡小体。(7)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W1-6(0、0.25、0.5、1.00mg·L-1)作用24h后,SW480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2%、6.9%、7.4%、9.3%,晚期凋亡率分别为8.5%、8.0%、10.1%、18.8%。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浓度组早期凋亡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1.00mg·L-1浓度组的晚期凋亡率也有差异性(P<0.05)。(8)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W1-6作用24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SW480细胞内Bcl-2的表达量逐渐减少,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实验通过对对映贝壳杉二萜化合物W1的结构修饰,得到具有α-亚甲基环戊酮的新型对映贝壳杉二萜衍生物W1-6;试验结果显示,W1-6具有显著的体外抗肿瘤作用,且具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活性;抗肿瘤机制的初步探讨显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细胞周期阻滞,下调Bcl-2蛋白表达,上调CleavedCaspase-3的表达,进而同时激活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