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先秦时期“爱”的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从来没有思考过“爱”的人大概是没有的。“爱”,这个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的现象,可以说是人类印象深的体验之一,因为它同希望,信念一同构成了人的生存意义的主干。对“爱”进行思考的方法,又是各种各样的。我认为,从学问和研究的意义上讲,应当,适宜于对“爱”进行哲学的思考。这种思考与那种只在一个有限范围内对“爱”的某一方面进行描述,并使其归属于某一特定尺度的学科不同,因为它是从理论上对“爱”的本质进行考查的纯粹的思考工作。在古老的东方,关于“爱”的思想,早在两千多年前先秦时期的孔子就已经提出了“仁爱”的哲学思想。认为“爱人”就是“仁”。孔子“仁”的人生哲学,就是要尽“仁”道,要做一个“人”。所以,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人。我们知道,我们要爱人和被人爱,要实现“爱”的自我完成,是不能离开主体而空谈的。所以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用“仁”字不仅仅是指某一种特殊的德性,而且是指一切美好德性的总和。孔子把一切他所认为的所有美好的品德都集中在“仁”的身上。孟子则不然,其仁爱观的特色在于“亲亲”。他还把“孝悌”解读为孔子“仁爱”的根本,它强调和关爱的重点是家族宗法之爱,同时孟子还提出了“仁民而爱物”的哲学观点,由亲人之“爱”扩大到万物自然界,对孔子的“仁爱”思想进行了发扬光大;此外,道家的老庄对“爱”也有其独特的见解,老庄对于人类生存和生命的关怀,是通过自爱而爱人的道德法则来实现的,它体现了一种不同于儒家爱人的独特的人类之爱,老庄强调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爱”,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儒家的“仁者爱人”,是对现实社会道德的正面肯定,“仁”是人的提升,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切体认和把握;道家老子的“绝仁弃义”①,则是对于现实社会道德的深刻批判,是对于现实社会“不爱人”的直观体验,也是对于“爱人”理想社会的强烈追求;还有先秦时期墨家墨子的兼爱说,提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关爱等等一系列关于“爱”的思想观点。我们不难看出,早在我国先秦时期,许多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们就给“爱”赋予了深刻的思想和哲学内涵。研究我国先秦时期有关“爱”的思想问题,明确“爱”是人类生存本身,是人类精神的高原则,只有在思考“爱”这样的问题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的意图不是为了获得有关“爱”的历史或者哲学方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我们所怀有的这种内在的道德向往。既然“爱”是重要的,那么我们就应当成为能够“爱”的人,应当尽可能地贴近“爱”。论文的论述,一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部分,主要论述了文章选题的原因与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先秦时期“爱”的思想、什么是“爱”、“爱”的哲学源流以及先秦时期关于“爱”的思想研究有哪些内容、主要流派等等问题;第一章主要论述儒家“仁者爱人”思想,主要内容包括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关于“仁爱”的哲学思想研究以及两者之间的比较;第二章主要以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为研究对象讨论关于“爱”的哲学思想;第三章则是墨家的“兼爱”思想研究,主要论述墨子的“兼爱”思想以及同儒家“仁爱”思想的比较研究;后是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