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荀韩哲学思想比较

论文摘要

春秋战国之际,传统的奴隶制社会分崩离析,新兴的地主阶级开始崭露头角。在这种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国家之间战乱不断,各国对经济以及军事实力的需求大大上升。此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思想由于其短期的功利性开始被急功近利的各国国君所重视,逐渐占据社会的主流思想地位。此时传统的儒家德教礼治的实用性受到质疑,传统的通知地位开始遭到挑战。此时荀子作为集大成者的儒家思想家,看到儒家学说的偏离以及其地位在现实中的没落,认识到孔孟的礼义教化缺乏时效性和强制性之后,开始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为了适应时代需要,荀子在坚持儒家为政以德的伦理思想基础之上,吸收借鉴了法家的部分思想,肯定了人民对利的追求以及法的实用性,将儒法思想进行融合。荀子儒法思想的融合是开创性的,但也仍然充满了矛盾。一方面,荀子作为儒家的传承者,坚持“以义制利”的王道思想;另一方面,荀子对法的看重又时刻透露出功利主义的导向。韩非的韩国公子身份决定了他必须寻找能够帮助韩国在短时间内国富兵强的方法。因此,法家针对人性好利的法治思想就不可避免地成为韩非思想的主要内容。但韩非的思想来源并无确凿证据。仅《史记》记载“与李斯俱事荀卿”,其他地方并无记载,因此,韩非对荀子的继承关系应该是存在疑问的。对其师承关系的论证大多从历史的角度,即史料学、考据学方面展开,但对于二人师承关系的研究也应从其思想上的共同性,即韩非真正对荀子思想上的继承展开讨论,从而探寻二者继承关系的真实性。本文分为五个章节。主要根据《荀子》和《韩非子》中的原文,剖析其中的思想,并在多方面将二者的思想进行比对,以期找出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对二者之间的继承关系进行论证。其中第一章是荀子和韩非学说产生的背景。简单阐述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对荀韩二人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进行了分析;第二章是关于荀韩二人人性论的分析比较,其中分别论证了荀子性恶论和韩非人性自然论的依据和观点,并对两人的人性论进行了横向对比,总结出二者人性论的同异;第三章是对于荀韩二人义利观的分析比较,对荀子“以义制利”和韩非“重利弃义”的义利观分别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横向比较,并分析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四章是对荀韩二人礼法观的分析比较,其中分别论证了荀子“隆礼重法”和韩非“唯法而治”的礼法观,并对其进行了横向比较,对二人礼法观上的共通点和差异进行分析比对,从而得出终的结论;第五章是全文的总结,分小节讨论了荀子礼学思想向韩非法学思想转变的或然性和必然性,并在后对礼法观对于现世的意义进行了简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