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诗经》与孔子之天命观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天命观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整个思想都围绕天命展开,其中孔子“仁”的思想又是其天命观的核心和精髓,所以若想厘清孔子仁学思想和上古文化的渊源,从而揭示早期儒家思想产生的根基,必须要以孔子的天命观为切入点。孔子天命观的形成既源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也和孔子自身所处的时代、自己的人生际遇和个性禀赋有着很大的关系。正如《礼记·表记》所言:“夏道尊命,事鬼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从夏商周三代思想观念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孔子之前传统天命思想的演进路径。孔子正是在此基础上对殷商神学天命思想从主体性的角度进行了改造:孔子对“天”少了许多痴迷,多了几分敬畏;少了许多狂热,多了些许理性。另外,因为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社会动荡,再加之,其一生波折困顿的经历,这使得他更能体味民间疾苦,更有助于普遍的人间平等理念的发现。因此,孔子在继承周公“敬德”思想的同时,他把对个体生命的关注赋予了更大的意义,使得其天命思想向世俗化的方向推进了一大步。换言之,孔子正是在承袭和发展了上古文化尤其是周文化中“德”观念的前提下,提出了“仁”的学说。这在《诗经》中有充分的体现。众所周知,《诗经》是西周、春秋时处于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意识等种种社会条件交汇的产物,它展示了中华民族上古时期的社会和精神风貌。《诗经》的天命思想上承殷商的神学天命观,下启孔子的仁学思想,其在“天”观念的变化和演进中,它不仅厘清了《诗经》天命观和儒家学说承袭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找到了孔子“人道”思想体系的形成、演变和发展的路径,揭示了早期儒家思想产生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