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试论先秦儒家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

论文摘要

当前,中国有一股“国学热”与“儒学热”的浪潮,汹涌澎湃,冲击社会各阶层。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学问众多学术流派的滥觞时期,儒学亦肇基于此。研究先秦儒学有助于冷静思考与正确认识儒学的价值与地位。本文以“试论先秦儒家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为题目,以孔子、孟子与荀子为研究对象,以《论语》、《孟子》与《荀子》为主要文本,通过对“道义”与“政治”两个核心概念进行简要的历史源流梳理,并阐述道义与政治的相互关系;进而,分别对孔子、孟子与荀子个人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进行研究;后,对孔子、孟子与荀子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进行综合研究,探求他们的内在联系与共同点。通过对“道义”与“政治”两个核心概念的简要历史源流梳理,发现“道义”一词在先秦典籍已经正式使用,并且一直延续使用至今,也就是说,道义并非舶来品,因此,研究道义论不应忽略先秦儒家的道义论;同时,“政治”一词在先秦典籍也已经正式使用,并且一直延续使用至今,有其特定的传统语境含义。在中国传统文本语境中,“政治”是指“政事治理”的意思,包含行为与效果两个方面意义。从行为方面来说,是指治理(或管理)政事,也就是“治政”,此时“治理”一词是作为一个动词使用;从效果方面来说,是指政事得到有效治理,此时“治理”一词是作为一个动名词使用。因此,研究中国传统政治理念,不应忽视“政治”的特定传统语境含义。孔子的道义论,根据《论语》进行文本解读与总结,认为孔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道义是立身处世的准则,道义是价值评判的标准,道义是学教守弘的核心。另外,以《论语》辅证《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以郭店楚简《缁衣》辅证《礼记·缁衣》“君心民体说”,作为孔子的思想,来研究孔子的政治理念。孟子的道义论主要从“辨义利,正本清源”、“学孔子,自任天下”、“闲圣道,以正人心”与“道性善,造道自得”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四者有其内在逻辑关系:辨义利以使人知晓道义至贵;以天下自任,故抗拒杨墨,罪责法家、兵家与纵横家,澄正圣人之道,以正人心;道性善,欲使人深造之以道,反求诸己,自得本心,然后道义自行于天下。孟子的政治理念,主要从王政与时势、君臣、君民、国家、天下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孟子的政治理念,从正视战国时势开始,到欲君臣效法尧舜以各尽其道,到君民同乐,到正经界以行仁政,再到天下定于一;其中,既有治道,也有治法;既有制度,也有恩泽;无不一一可以实施。荀子的道义论,即是荀子的礼义论,《荀子》之中使用“礼义”一词,不少于一百一十三处;通过对《荀子》的文本研究,总结出:道义是修身荣辱的评判标准,道义是国家治乱的评判标准,道义是人性善恶的评判标准,道义是行政用人的标准,道义是使人群居而能够和睦统一的法宝。另外,从“礼以分治”、“乐以和治”与“心以道治”三个方面论述荀子的政治理念,并指出,荀子的政治理念其实就是道治与王治。后,本文通过对孔子、孟子与荀子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的综合论述,认为孔子、孟子与荀子的道义论与政治理念是心性之学与政治之学、内圣学与外王学的一以贯之,这是先秦儒家的道义政治观,孔子、孟子与荀子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