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张载虚气观的天人视角——从《张子正蒙》冰水三喻论之

论文摘要

虚气观一直是张载研究的重中之重。早期以牟宗三先生的太虚神体说以及程宜山等先生的气本唯物论为代表;近年,张载研究更加细致化,本文则试图从虚气关系的梳理中窥探张载天人合一思想的独到之处。张载作为北宋五子,贯通性与天道是北宋振兴儒学的重要使命,张载也不例外。然而张载却与其他四子以“理”为高本体不同,独辟蹊径沿宇宙论路数,以“太虚”与“气”的互动关系为核心,第一个论及“天人合一”思想。张载也因“太虚”与“气”论关系的似是而非,多被后人诟病。程颢、程颐以及朱熹皆认为张载“太虚”与“气”为二元论,仍然无法贯通天人。实则,张载对“太虚”与“气”的关系的阐释已有将本源论与本体论合二为一的趋势,同时以阴阳二端的动荡相感,继承王充的元气论意识,肯定了“气”的抽象本体性;并用“气”的实有性破“太虚”虚无的起源意义,立“无无”的“太虚”本源本体义。“无无”即是“太虚即气”,张载用“太虚即气”的聚散不止的动态纵贯特性,树“有无混一”的宇宙观,从一至两,从“太虚即气”氤氲交合的“太和”通一无二地贯通于“性”。张载继承了王充的禀气成性观点,并在自己“太虚即气”体系内贯通“天”与“性”。“性”为人禀得于“太虚即气”之物,“太虚即气”又有“幽明之故”,在聚散过程中,成形成象,显现出大道的神性,从而显现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了解了张载“太虚即气”的有无混一、通一无二,方可看出张载的落脚点仍然在人,太虚即气的终目的仍然是贯通天人,天人合一。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从张载“气”的元气特色、“太虚”与“气”同质异形幽明互现的关系,神、形、象在大道贯通于天人过程中的地位,揭示张载“太虚即气”兼体无累的终目标——在“气质之性”中复寻“天地之性”,从而“天人合一”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