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宋明理学中,与程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相对待的,是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即所谓的“心学”。陆九渊首先从程颢的所谓“学者须先识仁”的思想出发。提出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命题,并且,在一些问题上与朱熹展开了辩论。但是,在当时与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庞大哲学体系相比,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既不完备,影响也并不大。直到明代中期,王阳明在陆九渊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才进一步把它发展成为精细而完备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思想体系。成为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 王阳明一生波澜壮阔,极富传奇色彩。他走过的道路,与寻常科举出身的人所走过的道路大不相同。他的学说,与他平生经历密切相关,是他豪雄式人格的体现和概括。阳明活动的时期正是明朝内忧外患极其严重的时候。另一方面,明代中期以后,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功利主义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潮,削弱了理学维系人心的作用。程朱学说成了士人应付科举考试的工具。整个社会显现出士风不竞、道德沦丧的局面。这正是阳明学说所以兴起的时代历史背景。 阳明自五十岁揭“致良知”,而后其他学说便不再被提起,同时“良知”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的“致良知”学说思想带有唯心主义成份,作为科学高度发展的现代人,自然不应该苛求古人。如果我们能从致良知思想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话,那它无疑是一颗光耀照人的明珠。笔者之所以探讨阳明这一思想的立场也正在于此。 全文共有五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阳明心学理论的架构,以此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础,从中引导出本文的主题;再有通过对阳明本身独特的人生经历的描绘,指出阳明致良知思想产生的时代历史背景。 第二部分具体入微地分析了阳明良知的特有涵义及丰富的内涵,良知有五义:一、良知是天理之昭灵明觉;二、良知是化生、主宰的根本;三、良知是是非之心;四、思是良知的发用。五、良知是一种呼唤。 第三部分揭示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不离不杂的关系。首先通过与程、朱“格物致知”修养方法的比较,指出阳明“致良知”思想的特色所在,其突出的表现便是“致良知”三字可以解释阳明差不多一切有关的学术问题。接着指出致良,知着实自能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致良知应有之义,知行合一阳明后来虽不甚讲,但它实际上已经融入致良知中。 第四部分介绍的是阳明的教育观,教育思想是他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某些教学观点接续孔子而又有新的发展,他所提出的以建树立诚思辩、实践笃行的主体人格教育为核心的“致良知”学说对于我们现代的教学及其改革都有极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后,阳明以先验的“良知”作为道德的本源和根据,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和尺度;以先天的道德情感的直觉判断为道德认知的基本方法,排除理智推理和感性见闻;以格物致知和致良知为道德实现的根本途径,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精神。他终生提倡一条以道德为首务,以道德带动知识,以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为归宿的路径。“致良知”是阳明一生讲学的宗旨,也是阳明学的核心和基石,可以说指出了“致良知”思想在阳明心学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及其所具有的现代哲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