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孟子“心”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对人性问题的探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话题,它是关于世界何以存在、人何以存在、并以何为背靠安居于这个世界等问题的追问和思索,而对这一问题的探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作为人的价值和意义不断被发现、人作为人的主体地位不断凸显出来,人类那颗知觉灵明的“心”也不断得以挺立。殷周之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心”已从表示身体器官之心脏本意而引申出表示人的思维器官、精神意识、道德观念等多种内涵,从而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进入了人性觉醒的时期。孔子以仁为核心概念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确立了儒家思想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向,从而首开儒家心学之思的大门,奠定了儒家后学论“心”的基调。孟子则在孔子“仁学”思想的基础上,给予继承和发展,创立了以“心”为核心概念的思想体系,提出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君子所性,仁义礼根于心”、“人皆可以为尧舜”等有关心性思想命题。此后,儒家心性之学不断被发扬光大,特别是宋明儒者和当代新儒家,他们都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给予继承和发展。由孟子心学开出的儒家传统文化,虽有其当时时代的局限性,但其理论内核至今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整个民族心灵的塑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始终成为我们民族挥之不去、唤之即来的深层文化心态,成为我们民族生生不已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