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

论文摘要

本文致力于研究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收入分配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国民收入中的初次分配决定了劳动收入的基本格局。在要素分配原则下,结合我国劳动力两大特性的基本国情,劳动者本身没有改进劳动收入的能力。而重在分配主体研究的再次分配引入了政府的作用,为劳动收入改进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在这样的逻辑思路下,本文的研究试图将劳动收入改进的具体措施归于政府税收与公共支出政策的转变上,通过主导产业结构优化与功能型城镇化进程等路径来实质性地改进劳动收入,以及提高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本文在阐明研究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的理由,界定研究对象之后,综述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与劳动收入理论。对经济史中经济自由与劳动收入理论的追溯与分析,构成本文研究国民收入分配与劳动收入问题的理论起点与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影响我国劳动收入改进的主要因素,有初次分配中的劳资关系、产业结构变化以及主体收入分配格局等。本文分析了我国劳动收入改进的主要难点与障碍,有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两大特点、现存的二元结构与不合理的城市化进程并存、三次产业非协调演进以及教育提高劳动收入的作用长期被忽视等。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存在,本文建立了不包含劳动收入在内的理论模型。以政府收支政策为视角研究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引出改进型资本收入税和改进型公共支出政策,强调了政府在调控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模型表述的主要思想是劳动收入改进的关键并不在劳动者本身,而在于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合理地疏导生产要素的良性流动。相对于劳动收入税和消费税而言,资本收入税对经济的扭曲最大。在均衡经济的情况下,最优资本收入税可能为零。然而,我国极不平衡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中的劳动-资本份额表明,在现有税收结构和税收政策之外,必须设立一个资本收入税对现有初次分配格局进行“扭曲”,达到改进当前劳动-资本收入格局的作用。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对我国第二产业中的部分行业设定一个10%左右的改进型资本收入税,并将之用于我国第三产业中的公共基础设施(消费性投资)的公共支出。这一组改进型公共收支措施有利于我国国民收入再次分配格局(主体收入格局)的优化,有利于资本存量良性流动推动的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这是论文所谓的劳动收入初次改进。在劳动收入初次改进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政府有利于民生改进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论文所谓的劳动收入再次改进。经济学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说到底是人与要素的合理结合。从历史的角度看,国家一定的经济发展政策是以国家的人口发展状况为基础的,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就是建立在中国的“人口红利”基础之上。随着我国人口发展状况即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十二五”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最高点并转为缓慢下行,我国人口的“未富先老”也将带来“未城市化先逆城市化”等现实国情。因此,劳动收入改进又要包含更多的内容:为了使得生产要素与劳动力更好地结合,需要使得消费要素与非劳动力①更好地结合。实际上,针对我国非劳动力从总量上和总比重上“双高”的现实情况,生产要素与劳动力结合是与消费要素与非劳动力结合同步的。这样的要素与人结合的方略是我国制定城镇化政策、产业发展政策与公共支出政策等的基础。因此,促进要素与人结合的各项政策改进是论文所谓的劳动收入再次改进。对劳动收入的改进,需要政府这一力量的实质性介入。在政府税收政策方面,需要有创新的改进型资本收入税即时、合理、有效地促进资本这一大生产要素的良性流动,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合理的城镇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更好地与劳动力结合;在政府支出政策方面,需要转变政府在解决“住、行、学”等问题的思路,消费要素与非劳动力的有效结合也是生产性的,其也促进了生产要素与劳动力的结合,从而有利于劳动收入改进。劳动收入改进是以人的充分发展为基础的,人的充分发展需要各种要素与人的合理、有效结合,以劳动收入改进为内涵的民生改善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