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南贵昆经济区开发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在对区域开发相关概念界定、区域开发理论回顾与区域开发模式评析的基础上,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南贵昆经济区开发历史演进与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地域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合作、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开发战略与开发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论文运用科学发展观和空间均衡论的理论和方法,论证了南贵昆经济区开发与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同时阐明南贵昆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是本区域内在的必然趋势。南贵昆经济区作为跨越中国西南腹地的重要经济带,是按“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战略方针规划的西部地区“南翼”的一个重点开发区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国土开发主轴,将有望成为中国西部继成渝经济区之后的重要增长极:论文认为,在中国西南地区成渝经济区的重要地位固然是无可置疑的,但在滇黔桂广袤国土上如果没有南贵昆核心区的崛起,那么,科学发展观和空间均衡论所要求的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经济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等均无从说起。 其次,论文对南贵昆经济区开发历史经验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认为:南贵昆经济区开发既是历史上开发的继续,又是对历史开发从内容到形式的拓展,有着重要的国内和国际战略背景;从宏观经济背景与国际经济条件、市场化进程与制度基础以及资本、技术与劳动力条件等方面对南贵昆经济区的分析表明。南贵昆经济区的总体市场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有制结构的单一性构成了其开发和发展的制度约束;南贵昆经济区开发资本来源对区域内部资金积累的依赖性极大地制约着整个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在着眼于多渠道多途径融资的同时,更要通过提高民间资本的投资收益率来吸引区域外部的生产要素流入;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南贵昆经济区技术开发与引进能力的弱化极大地制约着南贵昆经济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高素质劳动力资源稀缺的状况严重制约着南贵昆经济区开发中对知识和技术的吸纳与创新,内在地制约着南贵昆经济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再次,论文从实证角度对南贵昆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资源察赋进行分析评价。认为:南贵昆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沿海、沿边和沿江优势:该经济区交通运输的基础脆弱,承受需求波动的弹性较小,尤其是当前没有足够的空间改善运输质量,交通运输仍是区域经济发展薄弱环节。铁路运输仍然是该经济区交通运输的骨干,是经济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次之。目前,公路运输己成为该经济区运输网络的基础。南贵昆经济区是一个自然资源察赋相对充裕的欠发达区域,它在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明显。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该经济区开发的核心问题和着眼点。而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是欠发达区域开发首要的产业选择。 ,第四,论文在分析南贵昆经济区的特殊区情后发现,南贵昆经济区资源比较优势和现实竞争优势之间存在严重的“错位”现象。文章利用截面数据对该经济区的产业区位商、区域产业市场占有率、区域产业获利能力等经济指标进行测算,认为,南贵昆经济区在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强的比较优势,但其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南贵昆经济区仍然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工业化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走出一条符合其独特区情的新型工业化之路,那就是按照空间均衡论的要求,因地制宜,既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发展传统的资源优势产业,又要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以此建立起经济区合理的产业体系。 第五,论文从增长极点和发展轴的角度,对南贵昆经济区的地域空间载体—城市进行了分析。认为:南贵昆经济区的城市化进程滞后,不同规模和等级的城市在地域空间上沿交通干线呈离散的点状分布,呈现一种瓜蔓式的城市群落结构,而不是国内常见的城市连绵带。论文进一步指出,在经济区内存在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经济区内已初步形成了以昆明、贵阳、南宁为中心城市的滇中地区、贵中地区、南柳桂地区等核心区。这种瓜蔓式的城市群落布局决定了南贵昆经济区必须在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指引下探寻一条具有区域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即建立和完善以交通干线、出海通道为纽带的城市等级体系,以组团式的核心区来带动整个经济区发展,使这一城市布局体系真正成为这一经济增长带的空间载体。 第六,本文认为,欠发达区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南贵昆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规划的一个综合经济区,也是我国的一个“问题区域”。该经济区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面积大、土地石漠化严重,加上落后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粗放的矿产资源开发方式更加剧了该经济区的生态脆弱性。南贵昆经济区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往往以牺牲不境和掠夺资源为代价,形成了“富饶的贫困”也即结构性贫困。要实现南贵昆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经济发展与生态良性循环的有机“结合点”,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在发展中重建生态,在重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