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银行监管问题的研究

论文摘要

2009年初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有32家银行倒闭,这远高于2008年倒闭的25家银行。最新倒闭的三家银行是锡尔弗顿银行(SilvertonBank),公民社区银行(Citizens Community Bank)和美国西部银行(America West Bank)。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美国接受倒闭银行的保险公司)证实,上述三家银行于五月一日关闭。在关闭的最后时刻,锡尔弗顿银行仅有资产410万美元,而存款为33亿美元。国际机构和分析人士表示,美国今年将有100家中小银行倒闭,而未来两年全美银行业资本金将损失近一半,美国和欧洲的银行业并购也将掀起一波浪潮。美国金融业已经陷入泥潭,但是,毫无疑问,要把金融业拖出泥潭,并不能仅仅依靠美国金融业自身的修复能力,还得依靠美国政府的力量。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经提出建议让这些坏的银行全部倒闭,而把美国政府注资给这些银行的钱用来做一个新的“干净”的银行,用这种方法帮助美国的金融体系去换血长新肉,焕发新的活力。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银行业吸引了更大的注意力,如何控制银行业的风险也被重新的热议。本文基于商业银行所处的国内外历史环境,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以促进商业银行健康发展为基本目的,运用制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以开放的视角和观念,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传统的观点认为:商业银行的高比例负债经营和无抵押负债导致了银行业的高风险,为了降低银行的高风险,防止银行的机会主义行为和金融诈骗的产生,银行业要受到政府部门高度监管。在银行监管模式上,国际商业银行规制模式渐渐的由“刚性”、“半刚性”向柔性转化。在我国随着银行体制改革的深化,建立一个稳健、竞争适度的金融体系目标的确立,商业银行“逐利”的市场经济行为得到进一步强化,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银行道德风险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更趋复杂,银行监管当局的监督成本和监督难度也大大加大。本文试图对商业银行监管模式的理论分析,来解释监管失灵和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中存在的激励机制严重缺失的原因,在信息不对称的视角下,提出如何形成激励相容的金融监管机制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