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河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目前,城镇化被我国视为促进内需的强大引擎,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必经之路,对国家和人民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城镇化密切相关的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其实是一个事物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表现,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在产业结构上的表现,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关系。只有当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整个社会系统才会呈现良性的发展状态。河南省是中部地区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走向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我国中部地区大的发展趋势。因此,对河南省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不仅对河南省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也为其它地区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提供一些参考。本文主要对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在国内外学者关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二者协调发展的内在理论和评价方法,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法。(2)梳理了河南省城镇化自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进程、特征及制约因素,并用综合指标法对河南省现阶段的工业化水平进行判断,结果表明目前河南省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均处于中期阶段。(3)本文分别从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潜力三个方面构建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综合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及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综合指数,然后分别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和互动模型对河南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从1996年到2012年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综合指数逐渐增长,差距不断减小,二者的协调等级逐渐从失调衰退类向优质协调类发展;河南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自身的影响,工业化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大于城镇化对工业化的影响程度,它们对于来自对方的扰动均在第二期反应最明显,但城镇化对来自上业化的扰动反应相对滞后;河南省城镇化和工业化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发展规律;河南省城镇化在短期内不仅受到工业化的止向影响,而且还受到长期均衡趋势误差校正因素较强的调整作用。(4)对河南省各地区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综合指数及协调发展度进行了测算,并对各地区的分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各地区的情况各不相同,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度最高,豫西豫西南地区略高于豫北地区,黄淮地区协调发展度最低;但是中原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差异性较大,其余地区内部各城市间相差不大。总体上来看,工业化发展程度相对高的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程度也相对较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度也较高。(5)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对河南省今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培育新的城市群,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系统;加强对于“人”的关注,不仅要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等外部环境,还要加强对人们的教育,提升人力资源优势:合理推进现行户籍和土地等制度的改革,消除限制资源、要素和产品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支持产学研的结合,促进发明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通过创新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此外,还要善于运用外资,除了资金的利用,也要引进先进的技术、人才和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外资的溢出效应。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兼顾二者在发展阶段、目标、政策和速度等方面的协调,以促进社会向着健康长远的方向发展。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动力机制,消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人为因素,不断推进河南省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