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基于传播学视域—墨学的式微及其现代传承

论文摘要

在中国历史上,墨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曾与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然而墨学经历了战国的辉煌,从秦代开始走向衰落,对于墨学的式微,学术界已从历史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文将另辟蹊径,基于传播学的视域来尝试分析墨学式微的原因,以期解释墨学传播的不足之处,并探索现代化社会中墨学的续存与传播。本文以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理论为基本研究框架,对构成墨学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进行详细解析,指出墨学传播主体的缺失、集群化、等级化造成墨学缺少一个稳定创新的主体;上层统治阶级的危机意识和底层民众的实践能力低造成墨学受众基础的薄弱;墨学理论自身的缺陷性和幻想性使得墨学传播的内容难以真正被接受和实现;墨家重口述不重著述以及教条式的传播方式不宜墨学的传播;口语传播的局限性造成墨学思想的误读误解、民众的从众心理和二级传播的失效直接导致墨学传播效果的不佳。正是以上传播方面出现的众多问题,逐渐将墨学推向了消亡的边缘。当然,墨学式微并不意味着墨家思想就此销声匿迹。近代以来,随着救亡图存的时代呼唤,科学和民主思潮的涌现,墨学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墨学研究也兴旺起来,逐渐发展成近代墨学的复兴。近代墨学的兴起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乾嘉时期是墨学复兴的酝酿阶段;二、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时期是墨学复兴的萌芽阶段;三、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时期是墨学复兴的发展阶段;四、五四运动前后是墨学复兴的繁荣阶段。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家的很多学说时至今日仍然还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如节俭思想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兼爱思想有助于社会安定团结,选贤任能的人才观有利于社会制度的实施等。而在当代媒介环境下,特别是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墨学可以借助媒介的广泛性和大众属性来扩大墨学的传播主体和受众;借助媒介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来丰富墨学的传播内容和手段,同时借助新媒体的互动性来提升墨学的传播效果,从而将墨学的这些积极意义和价值在当代予以正确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