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汉地佛教服饰文化研究

论文摘要

自公元前后,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汉地以来,由于历史、地域、民族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印度佛教文化不断被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和习俗所融合、同化,而愈来愈富有中国文化色彩和思想底蕴,其中以佛教服饰中的表现特征为显著,并造成了汉地僧伽服饰和印度僧伽服饰之间的较大差别。汉地佛教服饰文化研究结合中国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实物、雕塑及壁画上的图像为事实依据,通过汉译佛教经典和汉地高僧的经典著述中对佛教僧伽服饰与造像服饰的种种规定,以多维视野的比较方法探索汉地佛教服饰文化的整体特征。并通过对汉地佛教服饰世俗化、本土化演进过程的探究,从创新的角度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体系。围绕汉地佛教服饰文化的研究主题与方向,论文主体结构分为七部分,除引言和结论外,重点包括“汉地佛教服饰规制溯源”、“汉地僧伽法衣惯制”、“汉地僧伽常服的形成与演化”、“早期汉地佛教造像服饰风格”和“汉地佛教造像服饰风格的演化”五个章节。引言部分主要阐明“汉地佛教服饰文化”这一课题的研究价值、研究动机、研究目的与方法,并界定具体的研究范围。同时,对当前佛教界与学术界对汉地僧伽服饰及造像服饰的研究现状做一个较为完整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论点。第一章“汉地佛教服饰规制溯源”,主要对佛陀时代的僧伽法衣做相对全面的了解,追溯印度僧伽服饰的形式构成,通过佛教律典分析,对佛陀及其弟子的着装样式、型制、用色及材质予以考证,并对生活中僧伽有违规制的着装形式给予思考和探索,为汉地僧伽服饰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提供原始理论依据,也为后面的研究做充分的铺垫。第二章“汉地僧伽法衣惯制”,是针对汉地僧伽中流行的法衣的类型与色相、制法与功用、质料与披着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尤其是汉地僧伽法衣在承袭印度僧伽法衣旧制的同时所出现的诸多增制及其样式,以了解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地域、民族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汉地僧伽法衣作为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佛教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所具有的表征作用。第三章“汉地僧伽常服的形成与演化”,从表象看,汉地僧伽常服作为佛教服装的一个类别,与法衣一样,似乎只是僧伽区别于普通人的身份标志。但是若从文化层面深度思考则不难发现,汉地僧伽的服装服饰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深植到汉民族文化的思想深处,具有更深远的文化色彩和哲学理论。尤其是汉地僧伽的常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古代服饰的诸多特征,为古代服饰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因此,这一章节除探讨汉地僧伽常服形成的因素外,还紧密结合汉民族服饰文化特征及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对汉地僧伽流行的常服样式进行深入探讨。第四章“早期汉地佛教造像服饰风格”,这一章节主要是对东晋十六国之前,佛教初传时期呈现的造像服饰特征进行联系和比较。通过早期佛教造像在题材内容、思想内涵和社会文化功能方面反映出来的民族化、世俗化特征,从佛教义理的角度,对佛教造像服饰的“庄严”意义进行深入的探究。探索早期佛教造像服饰在依附于中国传统信仰下所形成风格特征,以揭示早期佛教造像服饰文化所独有的内在价值和美学意涵。第五章“汉地佛教造像服饰风格的演化”,佛教造像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长期的传承、演变与创新,终与中国本民族艺术风格相融合,成为中国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从南北朝时期的风格丕变,到隋唐时代气度恢弘的艺术风格,再到两宋以后世风浓郁的风格转型,本章通过南北朝、隋代、初唐至盛唐以及中晚唐至宋元时期这四个重要历史阶段,佛与菩萨造像服饰风格演进过程的断代分析,向人们展示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思潮与世俗观念。明晰汉地佛教服饰向世俗化、本土化风格形成的完整脉络,以新的视角探讨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反映出的更广泛的社会意义,并为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提供有价值参考。结论部分是关于汉地佛教服饰文化外在关系的总体阐释。佛教服饰文化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整体发展,佛教服饰文化终纳入到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体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论文通过汉地佛教服饰与世俗服饰文化近两千年的交融与冲突,阐明汉地佛教服饰在跨文化的传播中,在受到世俗的礼仪规制和中国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及审美观影响的同时,作为一个文化群体成功地向另一个文化群体借取文化要素并把它们渗透到自己文化之中的意义所在。文章从新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汉民族服饰文化体系,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此外,对汉地佛教服饰文化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佛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因而,也具有其在佛教文化领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