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劳动者”是怎样炼成的——对小学生作业生产过程的质性研究

论文摘要

为学生“减负”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作业作为小学生“课业负担”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当下有哪些新的表现同时又引发人们怎样的思考?在对一所学校小学生做作业的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旨在揭示整个作业生产流程中不同主体间关系的建构以及这些关系对学生身体与灵魂的形塑,即回答“学生通过做作业将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被塑造的”这一问题。对历史上以直接经验习得为主和以间接知识习得为主的两种不同作业观的价值诉求探讨的基础上,展开了对学校中作业现状的考察,主要从学校作业生产的全过程以及不同主体对作业现状的认识来论述。在作业的设计、加工以及检查验收等三个环节中,学生们围绕着作业与不同主体交往的过程中只能按照教师的指令完成其所布置的任务因而完全处于被动的处境,学校教师们在保持传统作业做法的同时采取了许多规训技术来维持、强化作业的权威。与此同时,学生家长则被赋予了监督和辅助学生完成作业的角色。从作业本身的内容与外在运作形态上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的作业已经形成模式化的运作。依据阿伦特对人的三种生存境况的分类,现有的作业内容具有重复性的、缺乏创造性等特征,使得学生屈从于外在的要求而自身的意义无法在活动中体现出来,可以初步肯定学生做作业不属于行动意义上的活动。在作业的生产过程中,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主体围绕着作业的生产建构起了一种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学生在这种权力关系结构中处于被压迫者、被规训者的地位。学生从小就被灌输一种“劳动光荣”,“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好工作、好生活”的学习伦理。学生从小被迫只能坐到桌边写作业,使得学生不能够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活动,逐渐被塑造成习惯于听从指令、而无需反思与创造的社会所“需要”的劳动者。为了使学生从作业这项活动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需要对目前作业的状况以及自己的行为做出反思,摆脱对现有教育实践规范的束缚,从学生本身的意义出发把作业的变革纳入到自身的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