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县域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论文摘要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最基本单位,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第三产业是县域经济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一、二产业实力的壮大,县域第三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以及第三产业在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因此,研究县域第三产业的发展问题,对于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在阐述第三产业概念界定、实践中的部门划分以及第三产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第三产业发展对于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即在县域经济改革发展中第三产业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推动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时间里,由于受计划体制和人们错误观念的影响,我国县域第三产业除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反而出现了倒退和萎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99年的二十年时间里,县域第三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多年形成的计划体制的影响,发展的历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这二十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8年,是县域第三产业的起步阶段;1989——1991年,是县域第三产业徘徊发展阶段;1992——1999年,是县域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阶段。 如何对第三产业发展的现实水平作出科学评价,直接关系到县域第三产业发展战略目标、战略重点的选择和实施。本文根据李江帆教授提出的评价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指标,建立起县域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陕西为研究案例,运用SPSS统计软件的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县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陕西县域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案例分析,得出三点结论:一是县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二是对县域第三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不准确;三是县域第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 一1 一 通过对陕西县域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实证分析,已知,由于各县经济发展条件、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因此,各县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也应有所不同。但从总体上讲,县域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即要迅速改变第三产业低于其应有水平的落后状况,使县域一、二、三次产业比例合理、结构协调;提升第三产业发展的水平质量,使其能充分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适应并能有效地推动一、二产业的发展。实现上述目标,第三产业的发展应坚持以下四项指导原则。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原则;坚持与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坚持从县域实际出发,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的原则;坚持县域第三产业发展的高级化与现代化的原则。 遵循上述原则,按照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演进程度,进行归纳分类,确定各类县域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 对于国民经济整体实力很强,工业基础好,城市化水平较高,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结构比较合理的县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巩固和完善第一层次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二层次即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 对于国民经济整体实力较强,工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城市化水平低、进程缓慢,农业产值占较大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不足,产业结构为“二一三”,结构不太合理的县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应以流通类为重点,大力发展商业、交通运输业捆电通信业和农工贸综合服务业,积极发展与工农业生产密切联系的信息、咨询和社会服务业,提高为生产配套服务的能力。 对于经济比较落后,而依托于天然资源,已发展起较有实力的能源重化工工业和矿产冶炼业的县域,因其自然条件较差,二元结构十分突出,薄弱的农业基础和落后的传统服务业与强大的重工业形成强烈反差,产业结构极为畸形。这类县域第三产发展应以流通类为重点,积极发展商业、交通运输泪电通信等基础性产业,大力发展农工贸综合服务业完善和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批发贸易市场,努力提高为一、,二产业生产配套服务能力和生活消费性服务能力。 对于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社会极为落后,工业基础极其薄弱,三次产业呈“一三二”结构的县域,需要在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着重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努力提高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份额和贡献的基础上,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经济社会急需的商业物资、交通运输瓜电通信业,抓好为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和为提高农民素质的文化、技术服务业。 明确了县域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后,应确定实施的战 一2 一略步骤。就空间而言,应以县城为中心,以建制镇为结点,沿交通线扩展,向广大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