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WTO框架下保障措施的经济学分析

论文摘要

本文从国际贸易体系的历史回顾中考察了保障措施制度的起源和GATT第19条的产生,分析了第19条的缺陷与“灰色区域措施”作为替代制度安排的出现,就东京回合和乌拉圭回合的保障措施谈判中保障措施的制度变迁轨迹作了全面的刻画,并尝试了保障措施制度演进的一种新经济史学的解读。论文认为保障措施的经济性质是WTO框架下的保护贸易手段,分析实旌保障措施的经济福利影响是揭示一国动用保障措施的关税、数量限制等的经济效应,说明对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以及出口国的经济影响,并考察在产业调整和竞争力提升过程中的有效性。 论文在实施保障措施的贸易保护的一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和拓展罗伯特·鲍得温(Robert Baldwin,1992)的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由经济扭曲理论、新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的保障措施的经济学分析框架,认为一是国内存在的扭曲可以为保障措施的贸易保护提供合理的依据;二是从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结合的角度,鼓励产生外部利益和垄断租金的产业的发展,实现国家间的利润转移,为国家通过干预对外贸易、提升本国国际竞争力的保障措施手段的实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三是国际政治经济学层面,保障措施作为国际贸易中的政府贸易政策行为是战略性的相互依赖,保障措施多边贸易谈判的推进是反映了在主流的贸易自由化安排之外的一种制度创新的努力;国内政治经济学层面,提出贸易政策的政治市场决定的基本模型在保障措施贸易政策领域的应用,阐释了贸易保护的产业特征和保障措施的工具选择,并提供了经验性证据。 论文分析了GATT时期和WTO成立以来实施保障措施的特点,并探寻了近年来实施保障措施日渐盛行的原因,并主要以美国和中国实施的钢铁产品的保障措施为案例的研究,对本文建立的理论分析框架作了经验验证。通过揭示实施保障措施所产生的企业、产业和宏观经济层面的广泛影响,提出在采取保障措施时测算其影响的一般性的方法体系,以及实施保障措施的预警机制,为中国运用保障措施政策工具提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