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蛇毒解离素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蛇毒解离素对去卵巢大鼠体重、子宫湿重、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骨代谢生化指标、骨小梁显微结构的影响,了解蛇毒解离素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并通过利用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株(破骨前驱细胞株)加入细胞因子RANKL诱导破骨细胞形成,研究蛇毒解离素对体外培养的破骨前驱细胞形成及分化的影响,从而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选用40只3月龄SD雌性末孕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戊酸雌二醇组(E)、蛇毒解离素高剂量组(D1)、低剂量组(D2)。采用手术切除大鼠卵巢方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Sham组仅切除卵巢周围部分脂肪组织。术后4周开始给药,其中E组给予戊酸雌二醇0.8mg/kg.d,D1、D2组分别给予蛇毒解离素100、25mg/kg.d,Sham组和OVX组给予蒸馏水9ml/kg.d。术后12周活体测量股骨骨密度后处死大鼠,迅速摘取子宫,称取湿重,获取大鼠血清、股骨标本,分别测定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 ALP)及骨小梁显微结构。2、采用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加入细胞因子RANKL诱导破骨细胞样细胞形成。并在诱导破骨细胞样细胞形成的过程中加入浓度为100ug/ul、10ug/ul蛇毒解离素,6天后进行TR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形态和蛇毒解离素对破骨细胞形成数目的影响。研究结果:1.与模型组相比,蛇毒解离素各剂量组骨密度升高(P<0.05),骨小梁显微结构明显改善(P<0.05),ALP测定值明显下降(P<0.05),血钙、血磷测定值明显升高(P<0.05);与戊酸雌二醇组比较,蛇毒解离素各剂量组子宫湿重显著减轻(P<0.01)。2.蛇毒解离素对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分化具有抑制作用。药物浓度越低则形成的破骨细胞样细胞数目越多。加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形成的破骨细胞样细胞数量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蛇毒解离素对体外培养的破骨细胞形成有抑制作用,且与蛇毒解离素的药物浓度有关。结论:1、蛇毒解离素有助于抑制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改善松质骨骨小梁显微结构,改善骨代谢,降低骨转换率,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有治疗作用。2、蛇毒解离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