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佳博论文网!

网络化生产组织形式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论文摘要

信息技术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网络化生产组织形式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并获得推广。对于这种新型生产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西方经济学领域,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对此现象的分析较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经对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等生产方式做出了深刻而细致的论述,也为研究现代网络化生产组织形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框架。本文就是以马克思关于生产方式的理论为基础,利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来研究网络化生产组织形式,从而丰富与发展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马克思对生产方式做了这样的论述:生产方式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生产的技术条件、生产的社会条件、生产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形式。其中生产的社会条件就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协作和生产组织形式。根据马克思的理论,生产的技术条件决定生产的社会条件,而技术条件、社会条件共同发生作用,对生产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形式产生重大的影响。生产形式(社会生产形式与生产的社会形式)对于生产条件的变革也会产生反作用,影响和制约生产条件的发展变革。于是,生产方式就在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量变与质变,从而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与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时代的生产组织形式一样,网络化生产组织形式具有鲜明的特征。与传统的科层制度相比,网络化生产更加依赖技术与知识,更加强调合作与沟通,结构也更加扁平。这种组织形式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现代科技与生产力、生产形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本质上来说,网络化生产组织形式实际上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矛盾斗争的产物,是资本主义主动调整生产方式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极力延长自身寿命的显著表现。这种新型生产组织形式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产生,并且呈现全球蔓延的趋势。对于中国来说,一方面,自身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要求变革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外部的冲击也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我国应当抓住这一机遇,一方面转变思想、调整结构、激励市场主体积极变革生产组织形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应当主动迎接挑战,努力改善企业外部环境,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开放力度,积极地加入到全球生产网络之中,这也将对我国提高生产力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